![]() |
关于我们 | 公司业务 | 产品展示 | 加入全智达 | 联系我们 |
国产操作系统发展历程
三十多年来,中国自主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就是几代科技人员追赶国际先进技术的奋斗过程,依据“引进-吸收-再创造”的开发模式,主要分为4个阶段,包括3个阶段兼容操作系统的历史教训和最新的原创操作系统发展阶段的成功经验:
1、兼容操作系统的移植时代(1980年以前)
新中国建立首30年面临着西方国家封锁的严酷环境,国内研发单位从零开始,只能通过引进、仿制国外硬件设计来开发国产计算机,而其中的操作系统都是从国外计算机公司的成熟产品拷贝移植而来。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突破封锁、能有计算机用就是自主,而且出于各种考虑,对这种从国外拷贝回来的操作系统,国内发明了个新名称:“兼容操作系统”,解释为国外的原版应用软件在国产的兼容操作系统上都能正常运行。
这就是国产操作系统的移植时代,有兴趣的网友可以搜索下国产“DJS130计算机”的奋斗历史。
2、兼容微软的汉化时代(1983-1998年)
在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以后,迎来了崭新的PC时代,由中国国家标准总局1980年发布,1981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一套国家标准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标准号是GB 2312—1980。GB2312编码适用于汉字处理、汉字通信等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行于中国大陆;新加坡等地也采用此编码,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中文系统和国际化的软件都支持GB 2312。
1982年开始市场上的进口、组装PC电脑都预装了微软的英文操作系统,国内开始以微软的英文版DOS或Windows操作系统产品为基础,开发了具备汉字处理和输入输出功能的外挂汉化软件模块,以CC-DOS或CC-Windows的方式发行中文汉化操作系统。
国内当时有数十家企业搞汉化操作系统,主要的版本包括严援朝的电子部六所版CCDOS,吴晓军CCDOS2.13,求伯君、李明的金山Super-CCDOS+WPS,希望UCDOS+WPS,王志东的中文之星CC-Windows,四通利方等,历经十多年围绕微软操作系统的汉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技术生态环境和价值链,开始似乎发展得不错,各式组装电脑产品在中国逐渐普及,被盗版的微软操作系统产品借助各式汉化系统在中国普及了;于是微软决定进入中国收获成果:首先在90年代初向业界推动建立国际语言内码标准unicode,然后鼓动金山公司开放WPS文字处理文件格式(当时WPS的市场占有率已高达85%),让用户可轻易地把WPS文件转化为微软的Word软件格式,然后微软在1995年推出原版的中文Windows 95 和Word 6.0,迅即垄断了中文操作系统市场。
国产操作系统的汉化操作系统时代终结了!
3、兼容Qt和兼容安卓的开源时代(1992-今年)
国产操作系统企业在汉化时代围绕微软操作系统所建立的汉化操作系统产业链和价值体系在1995年以后迅速崩塌,人们清醒意识到:依赖微软操作系统成品、不掌控操作系统的源代码肯定无法自主发展。
有人把眼光放到了开源操作系统的源代码上,希望通过掌握源代码来开发兼容操作系统,然后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但因专业能力和经验、资金以及项目周期的限制,在实际实施中,大部分人却采纳了门槛最低的衍生模式来开发 “兼容操作系统”: 即全面“引进”国外成熟操作系统的整套源码,走上了“兼容Qt”或“兼容安卓”的技术路线。
(1)、兼容Qt的操作系统
在桌面电脑领域,自1994年以来,国际上以Qt技术架构为基础的开源集成操作系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些采用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的发行版主要家族代表包括Debian和Redhat,其后大部分的国产兼容操作系统都从兼容Debian或Redhat族系的发行版源代码拷贝而来,而这些兼容操作系统又大都基于Qt的Framework和GUI技术架构开发,内核则采用Linux开源代码,由于这些国外操作系统相对稳定、功能强大,国内企业据此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开发应用产品也能获利发展,但由于缺乏操作系统的自主能力,仍然未能达到自主之目的。
但在智能手机行业,Qt则在全球市场都遭遇了极大的挫折,尽管从 2000年开始,Qt不断加大在移动智能终端市场推广力度,当时几乎所有大型国内手机企业都先后尝试过采用Qt来开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但当某个企业从确定采纳Qt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承认自己并不能自主GUI和Framework,也不能自主操作系统的关键技术,只能等国外公司发布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应用产品,由于Qt最初是为桌面操作系统设计的,智能手机版Qt的效率低,产品体验差,结果到2007年底大家都失败了、都放弃了Qt。
2008年初Qt被卖给了诺基亚;2010年2月诺基亚用Qt与英特尔合作开发MeeGo操作系统;但彼时Qt在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毫无优势,诺基亚只得在2011年放弃了MeeGo和Qt,随后把Qt核心技术开发团队和知识产权卖给芬兰Digia公司,而并不拥有Qt的MeeGo集成技术团队则分解为Mer、Tizen、Sailfish三个项目组,但多年来仍然欠缺优质产品成功销售。
(2)、兼容安卓的操作系统
网友大都了解:安迪鲁宾1999年开始开发智能手机,2003年组建安卓团队来开发安卓操作系统。鉴于Qt的问题,安卓团队针对智能手机市场特点,全新设计了安卓专有的GUI和Framework系统,开发了大量基础软件和开发工具,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原创操作系统的生态系统。谷歌于2005年收购安卓,在2007年宣布免费开放安卓的源代码和授权,并在2008年9月发布了第一款安卓手机,2011年后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0%,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很多国产操作系统企业在2008年又把目光转向了安卓开源代码,试图通过开发兼容安卓操作系统实现自主目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率先与外资企业(北京播思公司)合作在2008年发布OPhone/OMS兼容安卓操作系统,由联想集团生产销售首批OPhone手机,联想随后自行发布“乐OS”兼容安卓操作系统,带动了国内企业发布自己的兼容安卓操作系统的风潮;至2011年,发布兼容安卓的中国企业又多达数十家。
但这些兼容安卓产品是在谷歌公开发布的安卓源码上做的二次包装,总是比原版安卓落后一年半载,缺乏市场竞争力。至2012年秋,谷歌出言封杀国产兼容安卓操作系统, 中国特色的“兼容操作系统”不幸沦为了国际笑话,大多数手机企业迅即放弃了这种模式的操作系统,改而宣传自己手机装的就是谷歌原版的安卓操作系统,以让海外客户放心。
4、中国自主操作系统的原创时代(2000年-现在)
吸纳微软、苹果、谷歌国际先进的成功经验,总结历史教训,原创自主的研发之路,才是中国自主操作系统产业能获得成功的唯一道路。
从2000年开始,由国内通信企业中从事交换机、GPS、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等开发工作的一批专才组成了全智达的核心团队,采纳国际先进的原创模式进行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开发和产业化,连续开发了专有、定制、开放的几代操作系统产品,历经多年的市场磨练,奠定了原创自主成功的基础。
全智达操作系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的国产原创操作系统。
全智达操作系统十多年来的系列产品包括:
• 酷派领驰操作系统(酷派专用版)
• 全智达Newplus夏新定制版
• 全智达TOPS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开放授权版)
• 全智达与中国联通合作开发的uniplus(2009-2010年“核高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 全智达与中国联通合作开发的沃Phone/TIOS智能终端操作系统(2012-2014年“核高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 全智达安心玩双操作系统平台
• 全智达960安全操作系统
• 全智达安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
下图为国内外主要操作系统发展历史对照表:
“沃Phone” | 中国联通的商标 |
“全智达” | 深圳全智达公司的商标 |
美国微软公司的商标 | |
美国苹果公司的商标 | |
美国谷歌公司的商标 | |
欧洲芬兰Digia/Qt公司的商标 |
![]() |
关于我们 | 公司业务 | 产品展示 | 加入全智达 | 联系我们 | |||||||||||
版权所有© 2005-2020 全智达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2079391号 | ![]() |
![]() |